道。
“夫人目光如炬。”徐熹笑着睁开双目,看着林氏道。
“你还笑?你还有心情笑的出来?人人都道你得了个肥缺,哪里想到江南万事缭乱没个头绪,真真是劳心劳身。”林氏嗔怪着道。
“我们徐家本就是押对了宝,花了二百万两的银钱才有了今天。皇上能给我这个官职,想必也是要瞧瞧我是不是有真本事,当然这样的肥缺可能也有归还那二百万两的意思。可我们家哪里缺那些银钱,花了就是花了,祖业祭田的庄子铺子的出息再积攒也就是了。历来的巡盐御史个个都是能捞多少就捞多少,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。可我偏偏要做番功绩,不仅仅是为了给皇上看,也是为了给徐家的列祖列宗看,给祖父看,更是想封妻荫子,做给自己看。我是个读书人,骨子里还流着书生的血,心里明白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的道理。再者我要真是像其他人一般,也是那爱财贪财的,恐怕到时候皇上就不会对我们徐家如此宽厚,只会是晾在一边,再也不搭理了。皇上在试探我,无非是三种情况,人才是其一,常人是其二,庸才是其三。好歹我也是探花郎出身,哪怕不为了家门,为自己,我也要搏上一搏。”徐熹一下子座起来,踌躇满志,哪怕是这时也不忘了孩子们在身边,用两只手撑着,生怕扰了孩子们的好梦。
“夫君……”林氏觉得不管说什么就显得苍白,只有一双眼眸渐渐模糊。
林氏是明白徐熹的。当年林家大祸,徐熹的满腹经纶只能化作一腔悲愤携着妻儿远走他乡,郁郁不得志。即便是在最艰苦的日子里,徐熹依旧是不忘所忠,丝毫没有忘记一个读书人的傲骨。山里的日子,他能放下学富五车的清高和下人们去菜地里种菜,去山里打猎,时刻谨记着大丈夫能屈能伸。哪怕是到了如今,在这奢靡繁华的江南,他依旧雄心,要的不过是一门荣耀,成就自己一生的梦想。这也算是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吧。”
“你做什么哭啊?我知道你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的,可世事无常,总是要面对困境的。平平顺顺的日子谁不想过,可麻烦找上门来,一味地躲避也不是好事。前方本就是条荆棘路,绕不了远,又何须虚度时光,直接迈出步子踏出去就是了。只要记得荆棘路总有尽头,否极泰来,总有好事等着我们。”徐熹搂着林氏笑着道。
“我拖你后腿了吧?”林氏急忙问道。
“哪里是你拖了我的后腿,是我总是让你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,是我不对。不过别急,慢慢都会好的。”徐熹声音很温和,好像有安抚人的力量。
一家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