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孙策问:“庐江周氏,怎么到了此来?”周瑜答:“我随堂兄来寿春拜访孙掌门,掌门晚上设宴,午后无事,想寻一僻静地方练琴。”孙策问:“练琴便练琴,为什么要跑荒郊野岭来?”周瑜笑而不答。孙策自不在意,又笑道:“周小公子来访家父,怎么名帖递到深林里来了?”周瑜道:“原是今晚才去你们家作客,山长水长,是主人自己耐不住来收帖。”
随后他就随着周瑜抚琴开始剑舞,不知怎地,他今天比平时舞得都要费力,都要好看,每一个动作都挽出一连串泛着光的花来。他舞得乏了,就坐在一边,听周瑜弹琴。周瑜见他不舞了,就开始唱琴歌。他唱:“蓼彼萧斯,零露湑兮。既见君子,我心写兮。燕笑语兮,是以有誉处兮。蓼彼萧斯,零露瀼瀼。既见君子,为龙为光。其德不爽,寿考不忘。蓼彼萧斯,零露泥泥。既见君子,孔燕岂弟。宜兄宜弟,令德寿岂。蓼彼萧斯,零露浓浓。既见君子,鞗革冲冲。和鸾雍雍,万福攸同。”孙策听他唱,每次听到“既见君子”的时候,就感到心底跳快了一两拍。虽是他会的词,却不敢跟唱,怕扰了周瑜专心。只在一曲唱罢后,孙策才起了点幼稚的心思,想教周瑜分一分心,就问他:“你们大才人不是均有傲气?你怎么就愿意给我唱歌?”周瑜反问:“给你唱歌还不成啦?”孙策说:“你是不是看我长得俊,所以就特愿意唱歌给我听?”周瑜说:“你还真有自知之明。”孙策说:“那当然,我平时怕我太招人,看到小姑娘都绕道走的。”他绕道走是因为十三岁那年他舞剑耍帅,有一个小姑娘看迷住了,一定要嫁给他,孙爹爹看儿子也到说亲的年龄了,倒真起了许亲的心,但孙策死活不应,坚称要找到一生挚爱再娶,此事就不了了之。后来孙家又给那姑娘荐了另一门婚事,也不知道那个非他不嫁的小姑娘应没应。
孙策不禁又怅惘起来来,周瑜也会像他一样看到小姑娘就绕道走吗?万一有姑娘看上他了怎么办?他们在那山林里唱了一日的歌,孙策后来也唱:“蓼彼萧斯,零露泥泥。既见君子,孔燕岂弟。宜兄宜弟,令德寿岂。”少年的声音都还很清脆,曼妙得就和山泉一样悦耳。孙策每次唱到这时,都有些脸红,心想:“我要和小周瑜结为兄弟,这样就不会分离了。”
他们傍晚时才一齐回了孙府,周晖已等堂弟等得心焦,见他和孙策一起回来了,这才放下心来。孙策后来果真收到了周瑜的名帖,“周瑜”两个字写得风雅劲遒,他接过那幅名帖,望着周瑜递在空中,复又收回袖口去的那双纤纤玉手,心想:“回礼的时候,一定要好好练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