讯频道里不同单位开始相互协调支援的报告,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。
他对着话筒,嘶哑地补充了一句:“……守住阵地!为了‘摇篮’!”
小刘在能源塔下,感受到那微弱的“秩序场”似乎变得更加稳定,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它。
那是来自基地各个角落、超越派系分野的、求生的意志。
战斗仍在继续,胜负未分。
但在这个深渊的边缘,“摇篮”的人们,在炮火与“观察者”的冰冷注视下,做出了他们的抉择。
微光虽弱,却并未在黑暗中熄灭,反而在生死考验中,闪现出超越分歧的人性光辉。
最终的审判,尚未降临。
炮火撕裂了黎明前的黑暗,将“摇篮”东部防线映照得忽明忽暗。
钢铁与能量的碰撞声、爆炸的轰鸣、伤者的哀嚎与战士的怒吼交织在一起,谱写着废土之上最残酷的乐章。
“铁砧团”的进攻如同灼热的铁流,持续不断地冲击着摇摇欲坠的防线。
然而,与之前预想的溃败不同,防线虽然多处被突破,局部陷入混战,但整体骨架依然顽强地支撑着。
郑代表那番超越派系的广播,如同强心剂,在生死关头唤醒了深植于人们心底的、对家园的守护本能。
战场上出现了许多打破隔阂的景象:
一名隶属于“基石派”的机枪手,在掩体被炮火摧毁后,被两名平时被他讥讽为“软弱学者”的“星火派”技术员冒着弹雨拖进了相对安全的交通壕;
一支陷入包围的小队,由不同派系的士兵临时组成,在一位原“屠夫”手下悍匪的指挥和一位“星火派”支持的年轻军官的精准情报支援下,竟然奇迹般地撕开了包围圈,反吃掉了一股突入的敌人。
指挥中心内,气氛依旧紧张,但混乱有所减轻。
郑代表坐镇中央,强行整合着两派残留的指挥体系。
“屠夫”负责前线具体战术指挥,他虽然依旧暴躁,但命令中不再有针对特定群体的排斥,而是基于战场实际情况。
小刘则带领技术团队,全力维持着能源塔和通讯节点的“秩序场”,并利用有限的传感器网络,为前线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敌情动态。
这种被迫的、生涩的合作,效率远不如内部和谐时期,但它确实在发挥作用。
防线如同被无数双手死死抵住的门板,在狂风暴雨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,却终究没有倒下。
“观察者”的信号依旧高悬,那冰冷的扫描仿佛在评估着这濒临破碎却又顽强凝聚的集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