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克上校感受到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。
他一方面向“铁砧团”高层请求更多支援,夸大“摇篮”的威胁,另一方面,也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,同意进行更实质性的谈判。
谈判桌上,双方唇枪舌剑,气氛凝重。“摇篮”的代表在郑代表的授意下,既展现出不惧一战的决心,也适时地抛出了一些关于环境改善技术的模糊前景(但不涉及核心机密),暗示合作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。
而“铁砧团”的代表则依旧强调军事优势和资源需求。
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,档案馆的艾琳娜博士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她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:
“铁砧团”最大的竞争对手——盘踞在南方沼泽、擅长生物变异技术的“共生体”,近期活动频繁,似乎在策划一次针对“铁砧团”主要矿区的袭击。
郑代表果断利用了这一情报。
他并未直接点明,而是在谈判中意味深长地表示:
“我们理解霍克上校面临的……多方压力。也许,贵团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确保自身后方的安全上。毕竟,一个稳定的邻居,比一个两败俱伤的敌人更有价值。”
这番话如同惊雷,让“铁砧团”的代表脸色骤变。他们意识到,“摇篮”不仅拥有防御力量和技术潜力,还拥有令人忌惮的情报能力。
继续两面树敌,将是极其危险的。
最终,经过艰苦的拉锯战,双方达成了一个脆弱的临时协议:
暂时冻结边境现状,建立一条有限度的非军事缓冲带;
开放小规模的、受到严格监控的物资交易(主要是“摇篮”的食物和净水交换“铁砧团”的金属和燃料);
同意就“技术交流”和“区域安全”进行后续磋商。
这并非和平,只是一次喘息。
但它为“摇篮”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。
然而,这种依靠威慑和利益交换维持的平衡,究竟能持续多久?
没有人知道。
而“星火”与“基石”的路径之争,也将在暂时的外部压力缓解后,再次凸显出来。
……
外部威胁的暂时缓解,并未让“摇篮”高层感到轻松。
相反,“观察者”信号的存在,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,悬在每个人头顶。
小刘的技术团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这神秘信号的监测和分析上,但进展缓慢。
信号的技术层级太高,其编码方式如同天书,无法破解其内容,只能确定它是一种持续性的、被动扫描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