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也忙了一天的时间,因为那些钱粮征调了黄江两岸的运输船只,从黄江出发,到别水,再过渭水,穿过良山,再至泾水,再过浊河,然后运抵远北。
毕竟,这些粮食可是打仗粮、储备粮、关键时刻的救命粮,不容有半点闪失。
走水路,浪费最少、相对省力便捷,所以,他也只能走水路运输。
到了远北之后,这些粮食还要分出一部分,过松江,至晋台山那边,走直线向北雁关运输。
另外一部分粮食就留在远北,用作储备。
现在,算上朝廷拨付的两亿斤粮食,李辰又从南境抵刮出了八亿五千万斤粮食,除了留给韩世忠三亿斤以外,剩下的七万五千万斤粮食,还有五千万两银子,五万匹绸缎,全都大规模地往远北和寒北运输。
当然,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李辰的部队也在平川渡和狼牙渡两个渡口出发向南,沿途护佑这些粮食的安全。
调运工作说起来简单,其实极为复杂,涉及到了太多太多的事情,同时还要调动军队,预防万一,尽管李辰之前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,朝廷也在积极的配合,但第二天李辰依旧忙了一天的时间,才将所有的事情继续理顺清楚。
这些粮钱的分配,通过鹰讯,李辰也和宋时轮商量好了,远北留下五亿斤粮,三千万两银子,三万匹绸缎,剩下的两亿五千万斤粮、两千万两银子、两万匹绸缎,全部运回寒北。
毕竟,寒北现在,堪堪才四百余万人口,这些钱粮已经足够支撑寒北的运行发展了,可远北却已经快要达到一千五百万人口了,况且现在远北还有超过三十万的部队,这种情况下,确实是需要优先考虑远北的。
与此同时,大批新培育出来的玉米种子已经开始运抵远北,进行播种了,同时,还有部分种子李辰也让人运往韩世忠那边,全面播种,并进行培育。
只要战火不烧到本境,相信,这样发展下去,要不了几年的时间,寒北、远北还有南境就会连年丰收、粮食大规模增长,连带地,人口也会大幅增长!
现在,李辰最需要的就是时间,耐心等待收获的时间。
只是他也清楚,怕是,各方潜在的敌人,未必会给他这个时间。
但无论给不给他这个时间,路,终究还是要一步步地往前走。
现在为了保证万无一失,白玉香亲自带着一万精锐的玉龙河子弟兵,护着五千万两银钱和五万匹绸缎,先过黄江,再过境中原,陆路走鼎州和霸州,再至浊州,直至风陵渡,等过了浊河,到了远北的时候,一切就安全了。
现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