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。
在华夏历史上!
朱元璋是唯一一个以平民之身,历经无数苦难登上皇位的皇帝!
对于朱元璋而言,他深刻体会过民间疾苦,更知道官权如若不加以限制,那将会给天下黎民带来无尽的苦难。锦衣卫的存在!
根本上,便是为了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。
再而对待商贾多有压制,也是他亲眼见过商贾是怎样的重利无情。
昔日。
商贾屯粮,为了赚取重利,纵然店门前饥饿百姓遍地,尸横遍野,他们都根本不顾,也不降价,宁愿粮米发烂发臭,他们也不会施舍出来。
这些事情都在朱元璋脑海之中回荡。
官!
商!
权!
钱!
这些都是相互的,都是各有影响的。
他深知这些一旦膨胀,不受控制,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,昔日的元庭不正是如此,民不聊生啊!
“爹。”朱标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,向前走了两步,站在朱元璋面前:“你说的有理,但儿子始终认为,锦衣卫这把刀还是太利了,影响人心。”
“未来,儿子还是会对锦衣卫有所改变的。”
朱标沉声说道。对于锦衣卫,对于未来的掌国,朱标显然是有着自己的主见的。
见此,朱元璋并没有生气,反而眼中闪过一丝欣慰,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,拍了拍朱标的肩膀:“反正你有自己的主见,爹也相信你的。”
这时!
话音一转。
“沈家。”朱标咬了咬牙,脸上满是愤怒之色:“终究是眼界太浅薄了,见利忘义,今日儿子也算是见识到了。”
“为了违背婚约,却将朱应送到了大宁,意图让朱应死在大宁,如此行径,当真可耻。”
朱标此刻也是骂了一句。
能够让涵养极高的他如此动怒,沈家或许也是独一份了。
当然,这也不知怎么的。
或许是对朱应有着一种无言的亲切感吧。又或许朱应又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,这才让他如此重视。
“标儿。”朱元璋又拍了拍朱标的肩膀,脸上露出一丝笑意:“你也要换个角度想。这沈家背信弃义,见利忘义!”
“但也因为他们此举给咱大明弄出了一个潜力极大的战将啊。”
“吾大明如今武德之风充沛,可终究是后力不继,年轻一代的战将之中少有领军,少有能够独当一面的,这朱应的出现正好弥补了。”
“沈家。”朱元璋冷哼一声,眼中满是嘲讽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