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问,死活也要得个答案,然则一句“正言”才叫出声来,却听得那韩砺招呼他一声,把几份文书递了过来,道:“你且先看!”
孔复扬狐疑低头,刚扫了一眼,就“咦”了一声,原本一嘴巴的话又被堵回了肚子里。
这是一份供应役夫每日饮食的伙房管理之法,分为三部分,第一部分是管理章程,第二部分是具体施行之法,因其中五人为一队,每队设队长一人,下头四人两两为一组,互为补位,如若有缺,队长补上,队长若缺,另调人补上,里头从人员分配到食材采买存放,从值夜轮班到厨具、食材清洗,俱都做了安排,写得极细。
第三部分却是给具体伙夫的,里头总共四十条,每一条都是大白话,譬如几点上工、几点下工,菜要洗几遍,分别什么切法、摘法,柴禾要劈成几类,各自什么大小粗细,火分为几种,猛火大火小火微火,添几条柴禾,火苗什么样算什么火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。
孔复扬游学时候也下过厨,自认对庖厨之道,是有那么一点了解的,但看了这一份东西,也是大开眼界,才晓得原来不但做饭有讲究,原来劈柴、烧火、洗锅放刀等等都有这许多说法。
还有一点十分难得,三份东西,写章程提纲挈领,写具体细则详略得当,写规范时候虽是大白话,但那白话一点也不啰嗦,讲得很清楚,但又编了些口诀,方便人去记。
所有内容,实用、落地、明了,拿了就能用。
一时看完,孔复扬忍不住问道:“哪里来的?实在很有点东西!”
韩砺道:“是宋摊主做的——你明日仔细读一读,虽不是做同样事情,但一样是管人管事,其中不少值得借鉴地方,先前我给你的那章程框架,可以效仿学习其中思路,改进一番。”
他本来取了纸笔在一旁,原是帮着增删,但看完一遍,回头又看一遍,竟是觉得没有什么需要改善之处——以他对厨房了解,枝干上给不了任何提议,此时只能提了笔,从管理之法提些建议。
而孔复扬听得是宋妙所做,吃惊不已,道:“人人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,我原以为不过类比,谁晓得却原来是真的!”
他根本等不及明日,此时就提了笔,总结其中可以参考内容,又把才做好的章程拿出来仔细推敲。
两人直到半夜才各自睡下。
明明已经躺下了,那孔复扬还是不自觉转过身,对着隔床韩砺问道:“正言,你说那宋小娘子,算不算天生之才?我一向以为自己十分聪明,却原来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聪明的不单在朝廷之上、学堂之中,民间多有